转发:医学部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招标通知

发布时间:2013-11-01浏览次数:328

各位老师:

     现转发医学部关于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招标通知,具体内容如下,请符合条件的老师积极申报,未尽事宜请与学院科研办联系。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2013年11月1日

转发:

医学部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招标通知

各(临床)学院、各科研机构:

为推动医学部青年教师开展多学科交叉科研工作,促进科研平台的共享,促进前后期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医学部拟对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进行招标(“管理办法”见附件1),具体要求如下:

一、医学部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报指南(001-009为申请书课题编号)

课题方向:001 抑郁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致使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虽然许多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除。最近研究显示Ahi1在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Ahi1基因敲除小鼠显示有抑郁样表现。因此本课题组希望通过应用Ahi1基因敲除小鼠研究抑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阐述细胞内物质转运功能异常对抑郁发生所起的作用。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0-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2 胁迫环境中线粒体代谢与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

在细胞受到辐射、饥饿以及药物等胁迫时,线粒体的结构、代谢以及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都可能出现异常。在此课题中,揭示不同胁迫刺激下线粒体代谢以及细胞凋亡发生的相应改变以及探讨相应改变的机理,并在代谢性疾病例如肿瘤和糖尿病中验证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发现。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研究性论文1篇(一作或者共同一作)

课题方向:003 脊髓损伤后影响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脊髓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使中枢神经再生并重建功能性神经环路。本课题计划通过研究与中枢神经生长和神经环路重建密切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及神经细胞机制。从而为寻找脊髓损伤后促进损伤神经轴突再生和神经环路重建的技术和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在神经科学领域发表高质量SCI研究论文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4 靶向新药研究

大Maf家族蛋白包括c-MAF, MAFA和MAFB等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已知蛋白质的泛素化需要特异性的泛素化关联酶即泛素结合酶、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的共同调节。目前关于maf蛋白质的泛素化酶还没有报道。本课题希望通过蛋白质质谱学、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技术发现Maf蛋白特异性的泛素化酶,并探讨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血液学或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

课题方向:005 FoxO在骨骼肌缺血性损伤中的调节机制研究

FoxO(forkhead蛋白)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控泛素化蛋白酶体和自噬溶酶体途径,参与LC3、Beclin 1和Bnip3等自噬相关的基因的转录,同时Fox0依赖的自噬调控还可看作长期耐受自噬的调节机制。在缺血引起的骨骼肌损伤中,试图探究Fox0对自噬的调节是否作为机体缺血性损伤后的一种保护机制存在,并且想进一步研究FoxO对自噬的调控是通过怎样的通路调节实现的;通过对已建立好的自噬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探索缺血损伤中FoxO参与下的自噬调节机制。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骨骼肌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6 帕金森病中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着重要的病理意义。帕金森病病人脑中和模型动物脑内均有神经炎症的存在,但神经炎症在疾病发生中的贡献大小和形成机制依然不明。课题将拟采用帕金森病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神经炎症发生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机制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神经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或细胞生物学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7神经精神疾病中生物节律改变的机制研究

在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中(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有生物节律的紊乱,主要表现在睡眠障碍,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依然不明。本课题拟研究上述疾病中与节律相关的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明确疾病与节律相关因子变化的关联性,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神经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或内分泌学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8 慢性痛的分子神经机制研究

慢性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慢病的范畴。慢性痛的发病机制不清导致临床治疗方法有限和疗效不佳。我们课题组将通过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钙成像和行为学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探讨慢性痛特别是慢性内脏痛的病因、病理机制、个体化治疗攻略。开放课题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慢性痛的病因、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符合临床疾病特征的动物模型研究慢性痛的表观调控机制;通过研究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举措。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疼痛医学或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课题方向:009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统计分析策略和方法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他们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大量遗传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遗传因素在脑卒中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新一代测序研究课题将使用三阶段的研究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近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和领先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来发现新的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联的新罕见功能性变异。首先,利用5000 名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与10000名健康对照,验证在其他人群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所发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联的基因组区域内基因上的51 个遗传变异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关系;然后,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在300 名病例和300 名对照中,对第一阶段所验证的最显著的10 个基因变异的功能区域进行深度测序,以发现新的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联的遗传变异;最后,在5000名病例和5000 名对照中,验证经测序所发现的新的罕见功能性变异。

研究将获得大量的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相应对照的基线资料(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史和环境因素等)和遗传位点资料。对于复杂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具有前瞻性的统计分析策略和先进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基于所取得的阶段性结果,开展相应的统计分析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施(结题)要求:发表在心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高质量SCI文章1-2篇;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二.基金申请

1.下载并按要求填写《苏州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书》(附件2

2.电子版申请书请发送到:weiminghui@sud.edu.cn 纸质申请书一式一份完成签章后交至:苏州大学医学部科研办公室魏明卉老师处

截止日期:20131115

五.评审办法

医学部科研办组织评审,经与平台负责人会商后报学部办公会审议后立项。

请各学院(科研机构)做好通知组织工作。

医学部科研办公室

2013111

附件1苏州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管理办法.doc

附件2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书.doc

(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