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上午,我院院长论坛在生物医学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再次举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研究员李劲松博士应邀为师生作了题为“201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给我们的启发——再谈体细胞重编程与胚胎发育”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副院长戈志强主持。
李劲松现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理学博士,2002-2007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体细胞重编程研究。2007归国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明治生命科学优秀奖”和“赛洛菲-安万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励基金”,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并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导师奖、保罗生物科技优秀教师奖、A-IMBN Research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优秀人才奖、礼来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他的研究成果连续两年(2011年和2012年)入选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体细胞重编程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因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到目前为止,能诱导体细胞产生具有功能的重编程的方法只有核移植和iPS技术,其他的方法只能在细胞、分子或生化水平上产生诱导,且这些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技术都很不成熟、效率很低,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研究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以提高重编程的效率并开展体细胞重编程的应用研究。
李劲松报告了“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研究的相关工作,他所在的课题组以核移植诱导细胞重编程与iPS技术诱导重编程的共性规律为研究方向,对“优化NT诱导系统”和“提高iPSC细胞的质量”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J Mol Cell Biol、Cell Stem Cell等杂志上。
李劲松的学术报告将先进的科学成果呈现在我院师生眼前,对促进我院对外学术交流、拓宽师生学术视野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他鼓励在场的研究生努力学习、创新,用智慧和勤奋去攀登科研的高峰,增强了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