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学院开展医学教学改革,在课程整合、形成性评价和PBL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继续推进医学教学改革, 学院近日组织召开医学教学改革推进会,各课程教师代表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戈志强主持。
会议邀请陈永珍、邓敏和王蕾三位老师对课程整合、形成新评价和PBL教学等改革过程中的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分别作了交流。陈老师结合本人卓越班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医学教学实现”整合课程”模式后取得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在教材建设、内容设置和课时安排方面的问题,大家围绕如何使课程整合更合理开展了讨论。邓敏老师介绍了病理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强调“集体讨论”、“及时告知”、“反馈总结”在过程化考核实施中的重要性,指出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针对当前过程化考核存在的如“考试过多,师生紧张”,“考试与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设想,教师代表们纷纷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应将形成性评价的自主权“下放”,以便任课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王蕾老师介绍了PBL教学中的经验和思考、建议。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 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改善课时分配不足等问题。但自开展PBL教学以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于医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知识背景不足,给案例的编写和选用带来了困难,基础阶段不太适合都用临床病例作为学习案例;另外评价方式过于繁杂,评价结果如何做到客观公正也是存在的问题。缪竞诚老师提出建议,对于一二年级医学生,今后PBL案例应该以基础内容为主, 要注意各知识点连贯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重视PBL的教学效果反馈,善于运用多媒体和电子教材等媒介来促进教学。
最后,戈志强副院长指出,今天的会议主要是集思广益,反思和总结医学教改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改革,各课程负责人要围绕改革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