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善问敢问的学生——倡导课堂教学新理念

发布时间:2015-04-17浏览次数:110

如何使一节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兴趣,怎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近日,医学部吴庆宇主任为我院本科生上课的过程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

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苏雄教授的邀请,2015年4月13日晚6:00于302-2207教室,吴庆宇老师给本科生上了一次精彩的《临床生物化学》课,教学内容为“Clinical Biochemistr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上课学生除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外,还有慕名前来的老师、研究生及其他学生。

课堂上,吴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不时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给与了赞许,整个课堂上师生交流自如,气氛非常活跃。吴老师还不时地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有些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如凝血过程中 = 12 /* ROMAN XII因子的发现;有些是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如在参观触发达尔文形成进化论理论所在地的所见所闻和感想;有些是吴老师团队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如加工形成“心房肽”的酶的发现等。看似不经意之间,吴老师将一个个原本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娓娓道来,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化了同学们的理解记忆。

同时,讲课过程中,吴老师还不断给大家传达新的教与学的理念:如:看似枯燥的生化理论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通过与已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相结合,与一些有趣的现象相互联系,启发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迁移”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善于并敢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keep asking why”,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会真正地学好知识和掌握知识,才会取得成功;要设法了解重要生化知识最早是如何被发现的,假设“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下,能不能有类似的发现?”

最后,吴老师留出近20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回答过程中吴老师循循善诱,并鼓励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做敢于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他强调好习惯一定要坚持,让这样的习惯伴随终身,定会受益无穷。下课后,很多学生仍意犹未尽,留下来与吴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此次吴老师授课,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把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并给学生更多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和“主角”。同学们纷纷反映,吴老师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教会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是对问题、对学问的态度。

《临床生物化学》为医学部跨专业选修课程,由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特聘教授苏雄组织,联合医学部各科研机构的特聘教授们分别授课,旨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接触更新的知识和理念,并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